从许可馨事件反观教育:片面地追求成绩,会培
昨天,一个高一学生的家长找到我,跟我交流孩子的一些问题。谈了不到十分钟,我就被人家的观点和认知惊呆了,一句句颠覆三观的雷人话语让人大跌眼镜,更令人震惊的是人家还说得那样理直气壮:“……我跟孩子说:‘我不需要你做任何事情,你的任务就是学习,只要学习好了,考个好大学,以后找个好工作,有钱了还怕没人伺候你?只要你有钱,你上厕所都有人拿着纸在旁边守着……’”“……北大学生杀了自己的亲妈又怎么了?如果我女儿能考上北大清华,她想杀我我伸长脖子让人家杀……”跌下来的眼镜还没来得及扶正,我的下巴就又掉了下来……
半个小时的时间里,这位家长时而慷慨激昂,时而痛心疾首,却终究没有说出半句让人信服的语言,只是将“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思想扭曲到了一个不可逾越的高度。根据人家的眼神和表情,我知道任何语言都不可能撼动已经扎根在人家灵魂深处对成绩的热切向往——哪怕这种向往是多么的反人性。我的注意力开始分散,然后就又想到了许可馨。
或许在许可馨父母的眼里,自己的女儿是多么的优秀——考入名校,出国留学。离功成名就、衣锦还乡只有一步之遥,要不是这群“自不量力”的“网络刁民”们“死缠烂打”,他们的宝贝女儿就可以顺利毕业,从此平步青云了——这可能也是今天这位家长、甚至是很多家长所期待的。
我们常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但现实却很打脸,学习成绩几乎成了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而学生又处于家长舍不得管也不会管、老师没权利管所以不敢管的境地,加上网络等方面的各种误导,使得错误的价值观念如原野里的野草般在广大学生的思想里疯长。
教育的核心是为了培养一个人的幸福感,并教ta掌握创造幸福的技能。而片面追求成绩的孩子,无法树立正确的幸福观,终究不可能收获幸福。
随着文明的进步,教育也在不断地转换自己的使命。在社会高度发展的今天,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孩子有一颗感恩的心,从而提升孩子的幸福感。而片面地追求成绩,除了让孩子生活技能退化,更严重的是孩子无法追求正确的生活价值。当学生学业结束进入社会的时候,就会因为失去成绩的寄托而完全失去内驱力。幸福的源泉是在创造价值的过程中体验成就感带来的愉悦,这种价值是需要通过其他人体现出来,这是一个缺乏奉献精神的人永远无法体会的。
我是坐标系,我希望能一直给自己定位,能为学生标出人生的正方向。我渴望能与所有关心教育的人交流。请将您的故事告诉我,让我们一起关注教育,共同为教育发展尽自己的绵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