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误的“放任式教育”,夺走了孩子的责任感,
小古马上就要当妈妈了,为了让自己的孩子获得更好的教育,小古一直在看书学习。小古从网站上了解到,国外的教育方式与国内的明显不一样,比如澳大利亚或者北欧的一些国家,推崇被称之为“放任式教育”的模式,其中心理念就是迎合孩子成长的自然天性,让孩子在快乐中学习到知识。
对于传统的国内教育模式,小古自然是非常熟悉了,自己就是在这种模式下成长起来的,有深刻体验。所以,小古就对这种“放任式教育”很是感兴趣,找了许多的事例来研究,先是很期待自己能够将来实施一下,但也有一些不成功的事例,让小古沸腾的心,冷静了许多。
所谓放任式教育,就是给孩子营造一种较为宽松的成长环境,并且从小就引导孩子接触大自然、进行社会实践、体验游戏教育等等。与较为严厉的应试教育对比,放任式教育具有释放孩子天性,激发孩子兴趣的效果,孩子成长较为轻松,因此,放任式教育具有的好处也是蛮多的。
当孩子的成长空间较为宽松时,孩子就可以放飞自我,心向往之,让孩子的兴趣去激发自己的内心,充分发挥孩子自己的好奇心和创造力,让孩子在想象力的趋势下,快乐地成长。
放任式教育崇尚的就是因材施教,家长尊重孩子的兴趣和选择,让孩子随着爱好成长。若是学校、幼儿园也实施放任式教育,则每个孩子都不会被教育成千篇一律的一个模子。
每个家长都希望带给孩子快乐的童年,但现实却是每个孩子的童年都是在紧张中度过。采用放任式教育之后,缺少了更多的束缚和管束,孩子会有更多的时间去玩耍、去想象,愉快地度过自己的童年。
但在当下这种教育环境中,家长要意识到,想真正能够做到放任式教育,环境和师资的资源略显不足。先前,已经有家长将放任式教育的本质误解了,认为“放任”就是彻底放手,对孩子的一切都不加以关注,让孩子随心所欲地“野蛮成长”,这样的做法实在不可取,会使孩子失去责任心。
一旦家长无法掌握这个放任的度之后,孩子就会缺乏适当的约束和管教。孩子在外面犯了错,家长不但不认为这是孩子的责任缺失,却认为“只要孩子快乐就好”,“放任式教育不就是让孩子无拘无束吗?”,在这种家庭氛围中,孩子自然无法树立对他人正确的责任心了。
多数孩子还是无法做到事事自律的,一旦缺少了家长的实时引导,孩子会成为一支脱了线的风筝,飞到哪里都不知晓了。孩子自身也不会有非常好的意识来进行自我引导、自我约束,而是由着自己的性子选择,这种不感兴趣了再换一种,缺少了一贯的努力,也就无法建立起孩子对事情、对朋友的责任心了。
孩子的成长是会受到四周环境影响的,周边全部是严格的、传统的应试教育,偏偏你的孩子要追求放任式教育,不但与其他孩子的做法格格不入,也不利于孩子结交朋友,一起快乐呀!在较为孤单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孩子,怎么能够产生对家庭、对团体、甚至对社会的责任心呢?
美国加州大学教育学博士杰恩·梅杰曾经在其著作《双向教育》中提出了自己全新的且行之有效的教育理念,旨在将家长从过时的教育方式中解放出来,能够让家长和孩子在彼此帮助和尊重中一起成长。在书中,梅杰博士列出了一个公式,家长灵活掌握后,可以帮助孩子学会承担责任。
在公式R=TLC中,几个字母分别是责任、思考、爱和信心的英文单词缩写,意味着责任就是在一定的环境中,做出合理应对措施的能力,需要思考后,以爱心和信心来共同搭建。
培养孩子良好的思考能力,有助于孩子遇到事情后,仔细分辨事情的真实性和虚假性,当然,这需要孩子在日常的生活中,不断地累积经验,总结教训,这其中,包括孩子自己学到的,也包含家长教授给孩子的。当孩子能够认真思考之后,也就意味着其对于如何担当有了充足的考量和心理准备。
拥有爱心的孩子,会尊重他人,会主动帮助他人,也就意味着建立起担当的基础。引导孩子具有爱心的基础,是让孩子先爱自己,这种既不是自恋,也不是自负,而是让孩子认为爱是一种普世的情感。在孩子帮助自己的同时,也要培养孩子对他人的同理心,以便让孩子能够对他人的内心感同身受。
孩子信心的建立,对于推动其行动具有极大的作用。若孩子凡事太过迟疑,太过犹豫,则会对激发起来的责任心的落实能力大大折扣。而家长对孩子适度的鼓励和引导,会有效地提升孩子的信心,培养孩子形成正向的进取精神。
通过不同事例的分析,小古对“放任式教育”有了更全面的认知,将来的育儿之路,还需要小古自己去走。对于多数已经有了小孩的家长而言,对自己的孩子有清新的客观认识,是培养孩子树立良好品质的基础,家长不断地提升自己,也有助于引导孩子更好地成长,不被错误的教育方式所误解。
今日话题互动:各位家长,您赞同“放任式教育”吗?现在的大环境中,您会如何培养自己孩子的责任心呢?欢迎您结合自己的事例,一起参与讨论。